新闻资讯

公募自购潮持续:华泰证券资管净申购2.90亿元暂居首,中银基金去年自购102次,今年“尚未行动”

  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4月14日,今年已有47家公募机构纷纷“出手”,以“真金白银”的实际行动,自购旗下90余只基金,合计净申购金额接近12亿元,再度彰显对中国资产的坚定看好。

公募自购潮持续:华泰证券资管净申购2.90亿元暂居首,中银基金去年自购102次,今年“尚未行动”
(图侵删)

  从自购频次来看,今年有22家机构的自购次数不少于2次。其中,中欧基金以6次申购暂居榜首,永赢基金以5次申购位列第二,富国基金、华安基金、鹏华基金均以4次申购并列第三。此外,华泰柏瑞基金、招商基金、博时基金、海富通基金、广发基金等公募机构的自购次数也达到了3次。

  数据来源: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-20250414

  资金规模维度上,47家公募机构自购额均不低于500万元,其中29家净申购额在1000万至2000万元区间,占六成以上;另外有19家公募机构自购超2000万元。其中,资管以2.90亿元净申购额居首,中欧基金以0.60亿元位列第二,永赢基金以0.50亿元位居第三。

  数据来源: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-20250414

  然而,在47家公募机构中,尚未看到华夏基金、嘉实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、中银基金的身影。

  分析认为,这或许与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有关。回顾2024年,华夏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的自购次数分别达到81次,位列行业第28名左右,自购总额分别为62.52亿元、39.33亿元;嘉实基金自购次数高达442次,排名第七,自购总额为73.55亿元,位居第六;而中银基金自购次数为102次,排名第25。这些数据表明,这些基金公司已经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积极的自购布局,或许这种长期布局策略使其在当前阶段暂时不需要再次大规模自购。而嘉实基金、工银瑞信基金、中银基金等机构,可能也在根据自身的投资规划和市场判断,选择更为谨慎的行动策略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公募机构的自购行为向市场传递了三重信号:一是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认可,公募机构用自有资金布局,彰显了对国内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及中国经济的坚定看好;二是彰显社会责任,在市场宽幅震荡之际,公募机构大举自购的行为,为稳定市场情绪、引导投资者理性入市以及减少非理*易等,均产生了积极影响;三是展现投资管理信心,公募机构敢于用自有资金买入自家管理的产品,是向市场展示对自身投研实力的自信。

  展望未来,上述基金公司是否会宣布自购,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市场环境的变化、公司战略的调整以及投资者情绪的波动,都可能影响这些基金公司的决策,新浪基金将持续关注。

  • 沪市公司产能订单双迸发 逾90家公司“报喜”一季度业绩
  • 珠海免税集团原董事长鲁君四被查,曾在格力地产工作多年
  • 拓邦股份:公司2023年至2024年相继完成了多款芯片平台的无电解技术开发与验证
  • 外国人购物退税“即买即退”在全国推行一周,谁吃到了红利?
  • 国医名师蔡瑞康教授逝世
  • 全球大宗商品抛售为世界经济亮起警示信号
  • 登封齐鲁村镇银行被罚1.5万元:违反安全管理要求
  • 见微知沪|老百姓家门口的问题,必须“马上就办”
  • 政策聚焦+AI赋能,如何一键布局科创医药之春?
  •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刘满仓决定逮捕
  • 越南球友黎文河有很多中国朋友(体育大看台)
  • 贝壳-W早盘涨超7% 中金称股价逐步进入性价比区间
  • 美国经济警报拉响!路透最新调查:关税冲击下衰退概率飙升至45%
  • 秦洪看盘|再拉尾盘,强化稳定预期
  • 国内商品期货早盘开盘,集运欧线跌超2%
  • 关键词: